目前,复合维生素预混料和电解多维在养殖业中使用很普遍。但是维生素通过饲料中添加,易受到饲料加工过程的影响而使活性降低。电解多维多数是固体形态,溶解后容易浑浊,发生沉淀。另外,复合维生素预混料和电解多维虽然价格便宜,但是添加量大,吸收率很低,其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只有 30 %左右,大部分没有被动物机体吸收利用。
富液维利用了纳米技术和微乳工艺,形成粒径在30-100纳米级化自组装结构。具有以下特点:
高溶解度:速溶!与水任意比例混合。溶液均质透明,不堵水线。
高吸收率:速效!无吸收竞争。快捷跨膜吸收,吸收率90%以上。
高利用率:生物利用度达90%以上,是普通产品的3倍以上。
高稳定性:自然室温放置或溶水混饮,不分层、不氧化、不损耗。
如何验证富液维达到了纳米级?
在光的传播过程中,如果粒子尺寸远小于入射光波长,则发生光的散射,这时观察到的就是环绕微粒向其四周放射的光,因此如果用波长在400~700nm可见光,去照射颗径在1-100nm的胶体,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就可以观察到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“通路”,这就是丁达尔效应。
我们用丁达尔效应去验证一下,下面是实验对比结果。
(丁达尔效应实验对比图)
左边乳白色的,是普通维生素乳剂,右边是淡黄色的“富液维”,当我们用波长为650nm的红色激光笔去照射这两种样品时。普通乳中出现的光路短且不清晰,透光性比较差,原因是它的颗粒尺寸较大,对光的阻碍较多。而富液维纳米级液体维生素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完整光路,可以判断,其颗粒尺寸在纳米量级。
我们对样品进行了特殊制样,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颗粒的大小,得到的SEM扫描图如下:
因电子显微镜放大比例有限,上图最小单位标尺是0.2 μm,即200纳米。富液维颗粒过小,只能看到在半个标尺以下。也就是说,富液维至少在100个纳米以下,具体尺寸需更高级的显微镜观察。